[ 2025年1月加杠杆炒股怎么弄,投资超10亿元人民币、位于深圳的西门子医疗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建成后将与现有基地“双址运营”,预计未来总体规模扩大至现在的三倍。 ]
4月8日,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在上海开幕,在这场医疗器械盛会上,多家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展示了在华国产化的最新创新成果。
如西门子医疗展示了一系列最新国产化的高端产品,如:全球首创仅需0.7升液氦的磁共振MAGNETOM Flow、超高场7T磁共振MAGNETOM Terra.X、仿生机器人PET/CT Biograph Vision BioRobot、全新高端双源CT SOMATOM Pro.Pulse、国产顶级旗舰超声系统ACUSON Sequoia Silver(银杉)等。
其中,MAGNETOM Flow配备有DryCool超导磁体,把磁共振的液氦填充量降低到0.7升,相较于常规磁共振需要液氦1500升,这款设备降低能耗达40%以上,不仅环境友好,而且大幅降低使用成本。同时,MAGNETOM Flow还搭载了AI驱动的Deep Resolve深度学习,显著提升了影像质量和诊断效率,磁共振扫描时间缩短70%以上,图像分辨率提高至2倍。
展开剩余74%在2025财年,西门子医疗预计将有近20款国产新品上市。
这次博览会上,GE医疗携近80款产品盛大亮相,并且所有展出产品100%融合数字化及AI技术,实现全面智能化;同时24款全新发布的新品中,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占比高达50%(12款),超过80%(20款)为国产。从全新发布的新品数量、中国团队主导创新产品数量、国产产品数量三个维度均创历史新高。
这些国产产品中,不乏融合了本土创新。
GE医疗此次展出的Apex量子平台是GE医疗中国创新智造的首个平台化CT,以0.23秒速度为核心,依托高能宽体影像链,实现无限制ECG-Less(无心电门控)的心脏扫描技术,在保证扫描成功率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心脏扫描检查效率。Apex量子平台系列CT产品已在GE医疗北京基地实现全面国产。
搭载了第三代深度学习平台Sonic DL的3.0T英雄系列磁共振,则是GE医疗天津基地的最新国产成果。基于全新一代硬件架构和深度学习技术驱动的磁共振影像重建引擎Sonic,不仅一次打药就可实现神经、颈动脉、心脏的“脑心同扫”,还为肿瘤疾病的筛查、分级、分期、疗效评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多年来,GE医疗、西门子医疗都在中国持续加码本地化生产与研发。
如GE医疗无锡已发展成为GE医疗最大的超声、探头制造中心,也是品类最全的临床诊断医疗产品生产基地。近期,GE医疗超声大中华区总部暨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项目在无锡正式奠基,项目建成后,无锡基地将引入新产品、新产线。
2025年1月,投资超10亿元人民币、位于深圳的西门子医疗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建成后将与现有基地“双址运营”,预计未来总体规模扩大至现在的三倍。除了整机的全产品线国产化,西门子医疗还是跨国医疗器械公司中最早把核心零部件放到中国生产的企业。此次展出的磁共振MAGNETOM Flow现已融入西门子医疗中国的制造体系计划,将在深圳新基地制造。
“西门子医疗本身大部分的产品,尤其是影像,包括放疗、超声、IVD等,大部分都已经在中国做了本土化的生产。在零部件的层面,我们要尽量发挥本土供应链的优势,利用本土供应链产品。日前中国财政部提出拟在政府采购中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价格评审优惠,这鼓励我们未来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更多进行本地化生产。”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领导委员会成员王皓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除了本地化生产方面,本地化创新也成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们发展的方向。
王皓表示,过去这些年,中国在原始创新方面,已积攒了非常多的能力,尤其在生物制药,非常多、非常好的本土的企业可以做到世界顶尖的创新。“相信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医疗器械设备行业,这意味着我们在中国的本土化,不能光做本土的生产,也要做本土的创新,这也是我们最近这些年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包括跟医疗机构、大学、初创公司合作,利用本地的资源来进行本地化的创新等。在本土生产的基础上做到本土创新,不仅要适应中国市场的创新,未来也会产生既适应中国市场,也适应全球市场的创新。”
王皓说,西门子医疗持续加码在中国的研发生产,不仅是对中国市场潜力的深刻洞察、对全球医疗产业未来趋势的回应,更是体现了公司深度参与中国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和决心。
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亦表示,GE医疗不断推进全面国产化,并基于中国临床独特需求,让融合全球资源和中国智慧的成果能走出实验室,真正落地到临床一线乃至县域乡村的神经末梢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让医疗的普惠性跨越地域与资源的鸿沟,就是医疗+AI赋能的本质。为此,我们围绕数字化、疾病和设备三个核心加杠杆炒股怎么弄,以疾病为导向,将AI驱动的技术创新拓展至全线产品,以智提质,推动全流程创新,发展医疗新质生产力,支持设备更新行动和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于:上海市